退休後做志工10年!65歲王俊彥:教科書沒教我們怎麼老,關懷獨居長者會讓自己想得更深刻

退而不休,當跨出第一步時,改變就發生了。

文/佳格廣編贊助

「新潮流正在發生,越來越多戰後嬰兒潮世代,用行動改寫21世紀的中年生活,有人退休後再回到職場,從事貢獻社會的工作。」《安可職涯》一書,道出熟齡族群不輕易言退的人生下半場,當青絲變成白髮,熟齡像是愈陳愈香的美味,持續耀眼燃燒。

佳格食品集團發起「以愛樂活」社會公益計畫,2022下半年走入社區,透過資源挹注鼓勵更多陪伴發生,當聽到佳格提供的資源將關懷自己服務的長輩,65歲的王俊彥特別排出時間擔任本次的志工代表,與我們分享他的故事。

退休後卸下老闆身分,在老五老基金會投入志工服務近十年,王俊彥一開始也曾擔心自己專業不足,到現在已經能帶領團隊,分享自己的服務經驗與訣竅,侃侃而談的邀請更多退休長者加入志工關懷行列。王俊彥後來帶著太太跟兒子一起做公益,生命的延續與傳承是他一開始從未想過的,他形容,「這是教科書上沒有教的,是自己親身體驗得來的:老了你要什麼樣的生活呢?」

內圖
佳格食品集團發起「以愛樂活」社會公益計畫。

王大哥看到未來的退休生活型態,就是熟齡陪伴熟齡。根據衛福部資料,超過八成的高齡人口是屬於健康及亞健康者,隨著臺灣人口老化速度領先全球,2025年老人人口將超過20%,邁入超高齡社會,而退休後的生活空窗,許多健康的長輩們選擇公益服務,造就了多數長者成為社區志工主力,除了展現老年活力,更能在擔任志工的過程中發揮生命歷練,分享自我生命經驗,並且尋找自己的價值。

「即使變老,還是可以繼續探索世界」

70歲的柳國楨在志工群裡很活躍,積極參與各種活動,性格爽朗,也樂於捐款,在她身上可以看見,老是一種生命狀態,擁有很多種可能,卻不只一種樣子。「即使變老,還是可以繼續探索世界。」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說,我們持續鼓勵長者走出家門,拓展新的社交圈;隨著年紀漸長,長者容易因為行動不便和社會產生疏離,在身心靈上都容易感到寂寞,如何為熟齡者創造互動機會便顯得特別重要,而擔任志工是鼓勵長者們走出家門很好用的利器。

內圖
柳國楨每週固定到據點陪伴社區長者活動,也顯示退休人生能持續付出的可能性。

「今天我用心照顧社區長者,有一天我需要人照顧時,同樣會得到社區志工溫馨的陪伴,而這樣彼此陪伴的行動就是回歸台灣最有人情味的社會風氣。」老五老執行長游麗裡還形容,這就有如古早農業社會「割稻子互相幫忙」、鄰里換工,彼此互助的風氣,與佳格這次「以愛樂活」的行動呼籲不謀而合,更提到熟齡志工有個獨特優勢,是未來社會公益服務網絡的中堅份子。

熟齡志工的同理心是服務優勢

「老,真的不可怕」,游麗裡說熟齡世代的生活中,同齡彼此支持是社會趨勢,而深具同理心的陪伴與照護,是長者服務長者的優勢。在老五老基金會,有超過8成的熟齡志工,熟齡者具豐富的社會經驗,熟稔人情事理,更重要的是有耐心願意傾聽同齡者的話語。她形容,生命的經歷是人生的寶藏,長者相伴,生活的辛苦,生理的病痛,更能以同理心,善用彼此都懂的語言,細膩傳達彼此的關懷。

內圖
熟齡志工對於服務同齡者特別能同理和傳達關懷。

擔任志工過程的社交與人際互動,能讓長者在參與服務過程中感覺自己「被需要」,能深刻體悟自我價值並不會隨年齡增加而降低,「原來生命可以有許多可能」,長者彼此陪伴,用生命影響生命,是越老活越好的最佳案例。而退休後持續學習、貢獻心力,在服務中探訪獨居長者,電話關懷,陪著行動不便的阿公阿媽們外出採購,王俊彥說:「與其說我在服務長輩,不如說我是在學習,能夠付出陪伴給長者,很有學習與收穫。」

活躍人生下半場,以愛樂活展開新人生

這些長者志工走出家門、持續投入社會服務,是活躍價值的生活精神,也是「以愛樂活」計畫鼓勵長者走出來、活出精彩人生下半場的範例。當「老老陪伴」逐漸變成台灣社會進行式,該如何讓人生下半場活的如上半場亮麗,是未來被期待的行動倡議;當長者們願意邁開行動、探索自己的退休生活,社會應該給予更多支持與鼓勵!

內圖
熟齡志工在投入服務前須經過培訓,也在過程中持續學習、退而不休。